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强基计划”、“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第15所国立大学;1950年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有藏书763.4万册;设有27个学院,开设78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有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院士21人(含双聘),国家级特殊人才7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9个。入选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45人次,2022年全球高被引学者32人次。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开设7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
湖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科学试验班(含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
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电气院协同)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
湖南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法学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语言文学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英语(语言智能实验班)、日语
湖南大学数学学院:理科实验班(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含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经济学类(含经济学、财政学)、数字经济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强基计划)、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学、保险学(风险管理实验班)、精算学、统计学类(含统计学、经济统计学)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智能土木实验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低碳建筑实验班)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工程力学(力学实验班)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储能科学与工程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班)(含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含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含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湖南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有3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7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湖南省重点学科22个。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含共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
馆藏资源
截止2021年9月,湖南大学图书馆拥有藏书763.40万册,其中印本文献371.62万册,数字资源折合馆藏391.78万册。截止2020年8月,馆藏中外文纸本报刊1766种,数字报刊83916种,及中外文数据库113个。
学术期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EI Compendex数据库源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精品科技期刊,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主要栏目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管理工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全国百强报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名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教育部首批16家“名栏”建设刊物之一,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常设栏目有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经济与管理、语言文学研究、哲学与史学、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等。
《财经理论与实践》:
经济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精品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主要栏目有金融与保险、证券与投资、财务与会计、财政与税务、统计与信息、经济管理、经济法等。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主要栏目有自控理论及应用、控制系统与自动化装置、算法分析与研究、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应用及软件等。
《经济数学》:
创刊于1984年,2021年停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数学文摘》和《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核心期刊,美国《数学评论》摘评期刊。主要刊登数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对策论、经济控制论、经济预测与决策及经济应用数学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湖湘法学评论》:
创刊于2021年,法学学术性期刊。开设马克思主义法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法学专论、热点研讨、智慧法治、域外法治、法学教育、交叉前沿、青年法苑、数量与计算法学、纪检与监察法学等栏目。
《大学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类学术研究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的期刊源。开设教育前沿、教学虚实、教师生涯、管理与经济、比较与借鉴、质量与评价、教育史苑、书院与现代大学等栏目。
《文化软实力》:
创刊于201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张国祚教授担任主编。该刊物是中国第一种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在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创业邦》:
创刊于2007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中国创业类杂志。以推动中国人创业和中国企业成长为使命和宗旨,关注和报道新兴创业家,同时为他们介绍最新的国际化趋势和商业机会,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管理、资金、法律、市场和领导力等多重问题。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2月,湖南大学与33个省(市、区)的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办有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孔子学院、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韩国湖南大学孔子学院;有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近1000人,还设有本科生出国(境)学习专项奖学金,近五年来有200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或联合培养。
校园建设
南校区
湖南大学南校区坐落于国家5A级景区岳麓山核心景区,其东临湘江、西倚麓山、南依天马山、北向凤凰山,典雅厚重的古建筑群与时尚新锐的新建筑体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深度融合,被《环球人文地理》评为“最具诗情画意”的校园。
财院校区
湖南大学财院校区位于岳麓山脚下的石佳冲,毗邻西湖,背靠岳麓,龙王港从旁流过。该校区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湖南财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高等财经院校之一,2000年与湖南大学合并,成为湖南大学北校区,2016年更名为财院校区。
学校排名
2023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68位,亚洲第25位,中国第12位。
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第407位,亚洲第74位,中国第18位。
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591–600位,亚洲第140位,中国第36位。
2022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201–300位,中国第27位。
2022年自然指数排行榜中,世界高校第62位,中国第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