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河中医”,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以中医药学科发展为特色,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学校由开封迁至郑州并成立河南中医学院;翌年学校成立了中医中药研究所,同时开设中药专业。二十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学校先后搬迁至河南省会计学校、郑州粮食学院、河南农学院;至1980年3月,学校告别流离之路,建校于郑州市金水路1号(今东明校区)。1981年,学校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学校整体搬迁至郑东新区龙子湖校区,并成为“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开启了时代新篇。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3月,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1862亩,设有22个学院及书院,开办36个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及8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587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789人,其中本专科生22048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河南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教职工1587人,专任教师1572人。有博士生导师129人,硕士生导师657人。有国医大师4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7人,全国名中医6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有“中原英才”计划中原学者3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中原教育领军人才4人,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10人,中原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青年拔尖人才6人。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8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8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6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130人。

河南中医药大学部分师资

河南中医药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22个学院及书院,设有36个本科专业和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一级学科及8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1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3个。2019年,启动学科特区计划,成立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建设。2020年,学校进入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行列,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2021年,中医学学科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

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后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2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包括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4个(包括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平台2个),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6个(包括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7个(包括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7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建设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个(包括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7月,学校图书馆有各类馆藏纸质图书208.72万册,电子图书151.6584万册,中外文期刊3847种,中外文数据库97种。馆藏中医线装古籍文献藏书共计3.3万多册,包括明、清时代的刻本、抄本等版本形式。其中,《急救良方》入选《第一批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等10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设有古籍陈列室、古籍书库和特藏书库,并自建古籍书目数据库。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主办有《中医学报》《河南中医》和《中医学报(英文)》三种学术期刊,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


《河南中医》

《河南中医》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和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重点栏目有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名老中医经验、心病研究、脑病研究、肝病研究、针灸推拿研究等。是RCCSE中文学术期刊、中国高校医学系列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2021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2022年6月,加入中华中医药学会,成为其系列期刊。2012年至2015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医学报》

《中医学报》创刊于1976年,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与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等。该刊连续14年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先后多次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连续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RCCSE)评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顺利入围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中医学报》编辑部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


《中医学报(英文)》

《中医学报(英文)》于2020年5月创刊,季刊,由河南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德国Thieme出版社出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主要栏目有“社论”“原创研究”“综述”“专家观点”“案例报告”,包括张仲景学术研究、经典方剂及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药学物质基础研究、中药药理学和临床,以及针灸研究等领域。

河南中医药大学论文期刊

河南中医药大学合作交流

交流合作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学校获批开办河南省第一所特色孔子学院—美国亚利桑那中医孔子学院,开展了意大利护理学、意大利医学影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MSU)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学校“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多次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学校与河南省侨联共同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行动,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以来,与南阳、新乡、亳州市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郑州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合作,签订校地、校企、校校等合作协议共计40余项。2024年1月8日,设在马耳他的联合国国际老龄问题研究所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在线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河南成立国际老龄问题研究所中国培训中心。

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有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文化路校区共5个校区,占地面积1862亩,建筑面积97.64万㎡。


龙子湖校区

龙子湖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高校园区龙子湖畔,南临金水大道,东临连霍高速,规划占地面积1309亩,实际使用面积1134亩,规划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


东明路校区

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区占地近200亩。2011年,河南中医药大学东迁新校区,原校址即成东明路校区。东明路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1号,占地近200亩。校区内有教学、医疗、生活三个功能区;有研究生处(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教学部门。


人民路校区

人民路校区即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在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路19号。医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军政机关中医诊所,1959年归属河南中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截至2024年4月,医院为一院三区,分别为人民路院区、郑州新区院区、龙子湖院区,人民路院区开设临床科室38个、病区55个、医技科室12个。


东风路校区

东风路校区即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在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与丰庆路交汇处,占地203亩,医院开设临床医技科室53个,开放床位2300张。


文化路校区

文化路校区即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所在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与红旗路交叉口东北角,医学院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个一级学科,承担全校医学教学、科研、实验、临床实习等任务。




校园环境


穿过宽阔大气的五星广场,伴着音乐喷泉送来的阵阵凉爽,便可以看到学校的图书馆。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