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学校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分别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和平街、望京和良乡3个校区,占地面积108.30万平方米;下设13个教学单位,开设16个本科专业;有3家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8所教学医院;有教职工6184人,专任教师1727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5474人,其中研究生6029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北京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含直属附属医院)有教职工6184人,专任教师17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医大师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1.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4.64%,有博士生导师346名;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4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北京中医药大学部分师资

北京中医药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下设13个教学单位,有16个本科招生专业。

专业一览表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岐黄国医班)、中医学(卓越中医班)、中医学(卓越中医京华班)、中医学(卓越中西医班)、中医学(卓越中医儿科班)、中医学、中医学(实验班)、中西医临床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学(中药方向)、中药学(中药学与中药分析方向)、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中药学(临床中药方向)、制药工程(中药制药方向)、制药工程(生物制药方向)、药学、生物工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针刀方向)、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中医学(卓越针推)、中医学(卓越针推对外)、康复治疗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法学(医药卫生)、英语(医学、中医药国际传播)

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囊括4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5个专业学位类别,囊括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62个。其中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9.79万册(含过刊13.45万册),新增纸质图书5.37万册;包库电子图书117.08万册,本地电子图书51.85万册;中文纸质期刊558种,外文纸质期刊15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846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883种。“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由图书馆自主开发建设,收录了学校1980年代至2018年6月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2万余篇。

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包括明、清、民国、新中国时期(含日本、高丽)的木刻本、石印本、手钞本、影印本线装(含经折装)近4000种、3.9125万册,其中,明版33种,清版925种,医学古籍2600余种、近2万册。馆藏善本中已有8部中医古籍进入《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外,藏有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正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民国张元济主编原版《四部丛刊》(初、二、三编)、清光绪年间成都二仙庵木刻原版《重刊道藏辑要》、民国年间上海影印原版《影宋碛砂藏经》等大型丛书,卷帙完整、刊印清晰,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包罗儒道佛藏。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主办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4本高水平学术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国内6大检索系统10余种检索刊物的主要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首批收录的315种期刊之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统计和分析用期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联合开发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首批刊源,分别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学文摘(IP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列为正式文摘刊源。2001年,成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推出的首批“中国期刊方阵”期刊。

《中医教育》
属于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现代中医临床》
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邮阅读网收录。

《中医科学杂志》(英文)
杂志是中医药领域的同行评审杂志,杂志主要收录原创研究类文章,内容覆盖中医、中药、针灸领域,包括各种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综述、政策新闻和病例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996年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中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9年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

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学校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

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介绍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