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简称“南开”,位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成员。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占地443.12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1.6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5.19万平方米;有专业学院26个、本科专业93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有专任教师2202人,在校学生32599人,其中本科生16902人,硕士研究生10966人、博士研究生4731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2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85人、硕士生导师783人,教授898人、副教授857人;有专职两院院士1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6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5人(17人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8人;天津市杰出人才8人,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1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1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3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3人、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17人,“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5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8个。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罗伯特·蒙代尔、彼得·杜赫提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任总统金大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等被学校聘为名誉教授,并有一批海内外学者、政治家、企业家任兼职教授。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业学院26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有本科专业93个。
学科建设
2018年5月,学校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控制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社会学、哲学、政治学、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情报学与档案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数学、化学、理论经济学、光学工程、历史学、应用经济学
独立设置的其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光学、动物学、微生物学 、农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理论、企业管理、环境科学、中国古代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植物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应用经济学、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第四期重点学科(2011年):
哲学、中国史、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世界史、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生物学、植物保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光学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2017年):
哲学、世界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物理学、软件工程、法学、化学、植物保护、政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社会学、生态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光学工程、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考古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校荣誉
2021年5月,南开大学扶贫工作办公室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9月,拟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单位名单。
2021年9月30日,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2021年11月,南开大学的“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与专业改造升级”等6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发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名单”
2022年2月,南开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项目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2月,南开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入选2021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2022年5月,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入选第18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表彰名单。
2022年9月,南开大学非遗研究基地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9月,南开大学图书馆入藏图书固定资产总计390万册,其中普通图书283.8万册(中文图书233.5万册,外文图书20多个语种计50.3万册),中外文现刊41.4万册,电子图书61.8万册,电子期刊2.8万种,馆藏文献以经济、历史、数学、化学等学科最为系统丰富。
南开大学图书馆拥有珍贵的古籍线装书近30万册,是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有善本书约22000余册,2000余种,内有宋元刻本24部,明刻本640余部,清初精刻本900余部,明清抄本近300部,手稿本72部,写本及韩、和刻本40余部。特藏文献包括外文珍本图书,大量价值珍贵的图、画精品,有明清时代的石印、铜版印及手绘各类地图,总计400种,3200余册;古籍部还藏有1949年以前期刊3000余种,9000余册;有电子文献51.4余万册,可访问的中外文数据库系统96个,子库306个。
学术期刊
南开大学主办(合办)的学术期刊主要有《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管理评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南开法律评论》、《文学与文化》、《南开经济研究》、《南开语言学刊》、《南开日本研究》、《南开史学》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教育部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学报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多种数据库作为索引刊物,多次荣获“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全国优秀名刊学报”等称号,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本刊还被多种数据库作为入编和索引刊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由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主办,设有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综合评述等栏目,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20多种中国国内外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和收录,连续多次荣获全国、国家教育部和吉林省的优秀科技期刊奖和十佳期刊称号。